《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视听演绎和现实回响

星空影院小白影视资讯人气:270时间:2021-04-10 01:15:26

革命历史题材剧《跨过鸭绿江》自开播以来,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关注,不仅收视率破了央视黄金档近年来的记录,还在豆瓣获得8.7分的评分,收视与口碑齐飞。作为主旋律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赢得观众喜爱的原因值得总结和思考。

《跨过鸭绿江》讲述了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故事。故事叙述有条理、情节完整,悬念、冲突和巧合等戏剧性技巧拿捏得恰到好处,在文戏和武戏的变奏中流畅推进剧情的发展。这是一部能够让观众读懂历史、读懂国情和读懂时代的作品,彰显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厚重的家国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情结;反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愈挫愈勇和百折不挠的伟大民族精神;凸显了党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用故事讲清楚了什么是“四个自信”,增强了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祖国、爱人民和爱子弟兵的时代热情。

以往类似主题的影视剧创作,无论是《上甘岭》《英雄儿女》,还是《我的战争》《三八线》都是片段式的、局部性反映某场战斗或一小段历史,未能全面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来龙去脉。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首次全景式地呈现抗美援朝的历史,将故事性、纪实性、文献性、历史性深度融合。就此而言,《跨过鸭绿江》填补了中国影视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和里程碑的突破价值。

大国间的冲突本质是历史与文化以及世界观的冲突。该剧从东西方国际政治较量的视角表现抗美援朝的历史必然性,此外,也从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性、民心的向背等角度诠释了我军必胜的历史必然性。将一场战争置放到“立国之战、卫国之战和和平之战”的高度进行演绎,升华了电视剧的主题立意和主题思想,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国际担当。同时,该剧展现了美军的强大实力和先进装备,没有刻意矮化、丑化和弱化对手的实力,力求客观、公正地表现历史,在欣赏和接受方面具有极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该剧同步推进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两条线索,实现了大处着眼和小处着笔的有机统一。在描写战争时兼顾实写和虚写、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了强大的叙事合力和审美效果。此外,还将战争和人性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又触摸到了人性的温暖,对人性的尊重和敬畏让整部电视剧更有温度和力度。

正如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先生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和热播都有其政治意涵和现实意义,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热爱英雄、崇尚英雄、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和英雄虚无主义等一些错误意识形态的现象,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就是一部充满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鲜活教材,用真实的历史故事和英雄壮举挫败了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不良用心,在团结民众、凝聚民心和教育人民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对那些盲目迷信西方的崇洋媚外者,以及唯西方中心和欧美模式马首是瞻者起到了很好的警醒作用。

当然,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也并非白璧无瑕。例如,某些战争场景的还原和战斗场面的呈现需要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某些造型和道具的制作和美工应更加追求纪实性和真实性。又如,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人物的成长和进步缺乏详细的前期铺垫,看不到英模人物的信仰从量变到质变升华的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表现和转向显得有些断裂和突兀。这些缺失都有待在以后的创作中进行弥补和完善。(薛晋文)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yeshinai16@163.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2 星空影院 蜀ICP备8314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