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诺兰和《敦刻尔克》,张艺谋和《悬崖之上》太冤了

星空影院小白影视资讯人气:336时间:2021-05-12 13:30:46

据说,在网络上存在这样一条“看电影鄙视链”:

看欧洲文艺片的,瞧不起看美国独立电影的,看美国独立电影的,瞧不起看好莱坞商业片的,看好莱坞商业片的,瞧不起看日韩电影的,看日韩电影的,瞧不起看港台电影的,看港台电影的,瞧不起看国产电影的,看国产文艺片的,瞧不起看国产商业片的。

其实,笔者还可以在最后加上一条:看国产商业片的,瞧不起看国产主旋律电影的。

之前,笔者对这条“看电影鄙视链”还有些疑惑,这玩意是现实存在的吗?

直到张艺谋的谍战片《悬崖之上》上映后,笔者基本上算是相信这条鄙视链的存在了。

原因在于,《悬崖之上》不论是画面、情节、节奏、演技、主题等各个电影要素都是非常出色的,观影效果相当震撼,说该片是近十年国内电影艺术的天花板也不算太夸张。

但是,《悬崖之上》却在网络上遭遇了大量的质疑和差评,如果只是电影艺术层面的争议也就罢了,有些人将自己没看懂的原因归咎于电影剧情混乱这就太过分了。还有些人很让人无语地将一部两小时的谍战电影和四十集的谍战电视剧放在一起比较,然后得出结论,电影不如电视剧拍得好,这种做法简直匪夷所思,滑天下之大稽。

《悬崖之上》的遭遇让笔者想起来一部2017年的电影《敦刻尔克》,因为这两部电影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进行一个横向对比。

1、都是国际知名大导演的“第一次”尝试。

《敦刻尔克》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第一部战争片,《悬崖之上》是张艺谋的第一部谍战片。

2、两部电影都在讲“脱困”,也都存在一个“极简主义”倾向。

《敦刻尔克》将故事的前因和后果删掉很多,剧情聚焦在几个典型人物撤退回国的过程当中。

《悬崖之上》将“乌特拉”任务的前因后果一笔带过,剧情聚焦在四个特工的脱困过程中。

3、几乎没有“外国敌人”露面

《敦刻尔克》里完全没有德国人的影像存在,全是通过子弹、飞机和人影来渲染德国人的威胁。

《悬崖之上》里没有出现日本人的影像,只是在片头一笔带过。

4、影片剪辑手法相对比较特殊

诺兰在《敦刻尔克》里又使用了他擅长的非线性时间剪辑,把故事的时空分头讲述,这导致有些观众表示看着费劲。

张艺谋在《悬崖之上》大刀阔斧进行了剪辑,横向两条线一组和二组,纵向两个板块老张和老周,故事结构形成十字交叉,再加上节奏飞快,让有些观众感觉脑子跟不上。

5、影片都有其各自艺术突出点

《敦刻尔克》的音乐由汉斯季默操刀,整部电影都被厚重且真实感爆棚的音乐包裹,在电影院IMAX厅里观影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张艺谋本身就是顶级摄像师,国际著名视觉艺术大师,因此《悬崖之上》的画面极其震撼,在巨幕厅里看电影时有一种画面直接蒙在脸上的窒息之感。

6、影片的着力点比较集中

《敦刻尔克》的着力点是营造战场上残酷和恐怖的气氛,同时表现出不同的人性状态。

《悬崖之上》的着力点是打造身处陷阱之中的紧张和残酷气氛,同时表现出人性情怀。

可以说,《敦刻尔克》和《悬崖之上》都属于相对比较另类的题材电影,你很难找到像《敦刻尔克》那种拍法的战争片,也很难找到像《悬崖之上》这样拍法的谍战片。

诺兰和张艺谋各自的“第一次”尝试注定会充满未知,或者被誉为大师之作,或者被贬成失败作品。

笔者认为,单从电影艺术角度讲,《敦刻尔克》和《悬崖之上》都足够另类也都足够匠心独具,都可以称得上是大师作品,值得反复观看揣摩其细微之处的功力,和一般性的商业电影完全不一样,算是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综合作品。

但是,让人有些无奈的是,《敦刻尔克》和《悬崖之上》在国内的影评和口碑却大相径庭,诺兰和张艺谋在国内观众眼里的评价也有显著差别。

网络打分,《敦刻尔克》高达8.4分,《悬崖之上》只有7.7分,两个量级的区别。

《悬崖之上》被很多人评价为不如电视剧《悬崖》,也不如另一部和《悬崖之上》风格完全不同的谍战片《风声》。本身这两种对比就非常滑稽,因为这三个作品之间压根就没有可比性。

你看,网络上很少有人拿《敦刻尔克》去对比《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之类的影视剧,似乎大家在这时候都明白,电影和电视剧没法类比,相同题材但不同着力点的电影也没法比。

看不懂《敦刻尔克》的观众大有人在,但多数观众都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像之前看不懂《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的人一样。

看不懂《悬崖之上》的很多观众却不去思考和观察细节,一张嘴就是张艺谋水平不行。

《敦刻尔克》里有士兵表现出怕死,这是人性使然。《悬崖之上》里老张去找孩子,这就是不顾大局?

《敦刻尔克》里汤老师演的飞行员明明可以跳伞却选择迫降被俘,大家称之为视死如归。《悬崖之上》里老张开车闯卡,被质疑为什么不立刻自杀。

总之,如果你想在《敦刻尔克》里找毛病,随随便便也能找出一大堆来,但很多观众都认为那不是毛病,只是自己不理解诺兰。

《悬崖之上》里的故事细节明明交代了,但很多观众还是认为那是张艺谋没有说清楚故事,不是自己的原因。难不成张艺谋要把一部电影拍成二十个小时才能让观众满意?

对比诺兰和《敦刻尔克》在国内享受的影评待遇,张艺谋和《悬崖之上》无疑是遭受了过分苛刻的对待,太冤了。

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当年的《英雄》,一部划时代里程碑一样的国产大片,在国外票房口碑双丰收,在国内同样被骂惨了,评分只有7.5,还不如《悬崖之上》,更别提《敦刻尔克》了。

总有人抨击国产电影这不行那不行,但他们对国产电影导演却始终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这真是让人无语。

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3》故事确实没讲好,商业元素也太多,这是事实。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陈思诚的野心,一个让国产电影和国产IP在商业上走向全世界的野心,也许他的步子迈得太大,但称其为国产电影在国际商业片领域的开拓者并不为过,但该片遭受的海啸一样的差评和嘲讽大家也看到了。

张艺谋的《悬崖之上》故事讲得好,节奏、画面在国际上也是顶级水准,整体水平堪称近些年来国产电影的天花板,而且开辟了谍战片的新拍法,可就是因为没有去迎合部分观众不太高的欣赏水准,结果就被各种质疑。

难道国产电影永远只能停留在小品电影、PPT电影、综艺电影、翻拍电影的层次上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最后做一个猜想,假设《敦刻尔克》是张艺谋拍的,这部电影还能得到8.4分评价吗?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yeshinai16@163.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2 星空影院 蜀ICP备83147569号